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地理位置

        高屏溪原名下淡水溪,發源於中央山脈玉山附近,流經高雄市、屏東縣,於林園區及新園鄉注入台灣海峽,全長171公里,流域面積3,257平方公里,其主要支流有荖濃溪、旗山溪、隘寮溪、濁口溪、美濃溪,其中以荖濃溪及旗山溪為最大。荖濃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玉山東山東坡與秀姑巒山西南坡,曲折蜿蜒西南行,與旗山溪隔山平行,流經桃源、寶來、土壟、荖濃、六龜至大津納入濁口溪,過竹子門而出谷,入屏東平原。河流分歧成辮狀西南行,於磚子地北匯納東來之隘寮溪,後折向西南行,至嶺口與南下之旗山溪相匯而成高屏溪,主支流共跨27個鄉市區。

 

河川水系

        高屏溪主要支流有荖濃溪(含濁口溪)、旗山溪(含美濃溪、口隘溪)及隘寮溪。荖濃溪長度133公里,坡度由里嶺大橋至隘寮溪匯流處、隘寮溪匯流處至濁口溪匯流處、濁口溪匯流處至東溪大橋分別為157012001140,流域面積2,038平方公里,發源於中央山脈玉山東山東坡與秀姑巒山西南坡,曲折蜿蜒西南行,與旗山溪隔山平行,流經桃源、寶來、土壟、荖濃、六龜至大津納入濁口溪,過竹子門而出谷,入屏東平原。河流分歧成辮狀西南行,於磚子地北匯納東來之隘寮溪,後折向西南行,至嶺口與南下之旗山溪相匯而成高屏溪。

        旗山溪原名楠梓仙溪,坡度由河口至新旗山橋、新旗山橋至圭柔腳、圭柔腳至甲仙大橋分別為11,18013001140,長度118公里,流域面積842平方公里,發源自高雄市東北端的玉山西南麓,流經高雄市那瑪夏區、甲仙區、杉林區到旗山區嶺口與荖濃溪匯集成高屏溪。中上游為高山與丘陵台地,由於溪水切割侵蝕,兩岸峭壁氣勢宏偉。河流湍急而富變化,造成許多瀑布、縱谷、平灘、激流等景觀。

        隘寮溪河長69公里,河口至埔羌溪排水、埔羌溪排水至三地門分別為15201220,流域面積829平方公里,主要由南北兩大支流匯合而成;南北兩溪蜿蜒向西流至三地門附近會合,出山谷沿西北向流到屏東縣里港鄉磚子地附近匯入荖濃溪。隘寮溪北與濁口溪,南與林邊溪支流庫瓦魯斯(Kuwarus)溪、萊社(Rai)溪為鄰;早期進入屏東平原之後,即分成很多支流形成沖積扇,目前皆已完成治理。

氣象與水文

        高屏溪流域之地理位置在北迴歸線以南,平面分布屬於熱帶氣候區,但因地形垂直分布由海岸起至海拔3,666公尺間,氣候類型變化大,沿海平原及中海拔丘陵區屬於熱帶型氣候,高山地區則屬溫帶型氣候,氣溫由西南沖積平原向東北山區遞減,形成垂直氣候帶。

1.氣溫

高屏溪流域年平均溫度約25.1℃,平均相對濕度75.6%;隨高度增加而降低,高山年平均氣溫略低,約在-1.1~7.9℃之間。流域內全年內氣溫變化不大,一月份氣溫最低,七月份氣溫最高。

2.雨量

高屏溪流域乾濕季分明,平均年降雨量約2454毫米,每年5月至10月因西南季風盛行及常有颱風侵襲,降雨量約占全年之82%。高屏溪降雨之空間分布極不平均,年雨量分布趨勢,靠近中央山脈地區較大,平地及沿海地區則較小,自玉山之3,042毫米,向沿海降至1,906毫米。

3.流量

高屏溪因降雨之時空分布極不平均,造成流量枯豐明顯。高屏溪(里嶺大橋)年平均日流量每秒234立方公尺,年逕流量74.08億立方公尺;而各主支流最大實測輸砂量於旗山溪為24,966公噸/(杉林大橋(2))、荖濃溪為70,726公噸/(六龜站)、濁口溪為102,155公噸/(大津橋(1))、隘寮南溪為44,636公噸/(三地門站)、高屏溪主流為95,752公噸/(里嶺大橋站)

地文環境

         高屏溪流域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遞減,從3,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到平原地形變化極大,東北方有中央山脈、玉山山脈及阿里山山脈平行由東北延伸往西南,標高在1,000公尺以上。中游段甲仙、內門、六龜、茂林之間為玉山山脈及阿里山山脈餘脈,構成淺山丘陵,標高在200~1,000公尺。茂林、三地門以下形成寬廣沖積扇,標高在50~100公尺,其間呈現山坡、丘陵、河谷、台地及平原等各種面貌。沖積扇下游為寬廣的屏東平原,下游匯入武洛溪、牛稠溪後在新園與林園間出海。

         本流域中下游之平原、台地及盆地多為沖積土及雜地構成,丘陵低山地區為崩積土、黃壤及石質土等土壤間夾構成,而高山地區(林務局林區)則大部份以石質土、灰化土及森林土為主,其中有少部份之黃色土及紅色土所構成。古生代至中生代之黑色與綠色片岩,分布於流域東南部;始新世至漸新世之板岩與石英岩,分布於荖濃溪以東,東港溪以北之山區;中新紀至上新紀之砂岩與頁岩,分布於荖濃溪以西,二仁溪以東之山地;更新世之古河流沖積層,形成台地分布於各主支流兩岸;新生代河流沖積層,分布於下游沖積平原。高屏溪受早期造山運動影響,至今仍有頻繁的地殼活動,主要斷層分布有鳳山、旗山、內英、六龜、潮州斷層及其他次要斷層等,共約15處。

人文環境

1.交通

本流域中下游地平物豐,交通發達,除國營鐵公路外,尚有民營公路交通等。除縱貫線鐵路由枋寮、屏東至高雄,公路南達恆春北抵基隆,南迴線直達台東外,尚有南部橫貫公路自甲仙經桃源通往關山、台東、花蓮,國道3號與10號及省道88號,聯通屏東縣林邊、長治、九如至高雄市之旗山、燕巢、左營,亦可直達臺灣西部各大城市。另以台1、台3、台17、台20、台21、台25、台27、台27甲及台29等省道與縣道179、181、184、185、186、188、189等縣道為主軸聯絡流域內各鄉鎮與周遭之交通路網。此外,本區之民營客運分由屏東客運與高雄客運經營,稱四通八達,交通頻繁。

2.社會經濟

本流域下游之屏東平原,氣候適宜,水資源蘊藏甚豐,農業發達,主要農產有稻米、香蕉、毛豆、鳳梨、蓮霧、西瓜、芒果等,每年除供應國內消費市場之需求外,尚可外銷世界各地,爭取外匯不少。

工業發展亦速,尤以右岸下游林園與大寮工業區之相繼設立後,各項工業建設突飛猛進。其中,高雄市以金屬製品最多,其次為基本金屬;屏東縣以食品製造最多,其次為金屬製品。沿海地區魚業發達,多半運銷各地。